在這個春天,“O2O”成為了隨處可以聽到的一個新名詞,隨之衍生的五花八門的各種上門服務——上門美甲、上門做飯、上門美容等項目,漸漸走進了人們的家庭和生活。作為O2O的一個展現形式,“上門足療”也火爆京城。其中,主打“足醫”的“活力蛙”,憑借其嚴謹的服務流程和全新的服務理念,在亂象叢生的足療市場激活了一池春水,讓用戶切實體會到了何為以“診療”為目的的專業足療。 不靠譜的傳統“足療”行業 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讓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加大,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數字不斷上升,身體發出的警報,使足療這門傳統技藝再度火爆開來,一時之間,足療館遍地開花,各種足療宣傳手段天花亂墜……但一提到足療,更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消遣”,而不是“治病”。 有網友甚至用“三多三少”來做了形象的描述:“側重休閑放松的多,懂足醫理療的少;各種服務的項目多,有規范有標準的少;收費的項目多,經濟適用的少。”更有甚者,公然“掛羊頭賣狗肉”,打著“足療”的旗號做起了色情服務,使整個行業形象大打折扣。 整個行業的亂象,使足療行業出現了奇怪的“鴻溝”現象,一方面,大量真正需要足療的用戶找不到合適的技師,享受不到滿意的服務;另一方面,不少真正具有專業技術的技師也缺少足夠的客戶源。 活力蛙劍指行業“痛點” 行業的亂象下,活力蛙以O2O的方式對傳統足療服務進行了顛覆式的升級改造,通過透明化、標準化的服務,使足療回歸了“足醫診療”的本質。 在服務模式上,活力蛙摒棄了傳統的足療店服務模式,而是全部采用上門服務,避免了用戶公用足療設施的衛生隱患,也省去了用戶去足療店路程上的奔波,用戶只需撥打服務電話或通過其官方微信便可以在線預約,然后等待足療師帶齊工具上門服務即可。顛覆了傳統的店面的經營模式,整體成本大幅度下降,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用戶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的同時,需要支付的價格變得更低了。 在技師選擇上,活力蛙整合了那些具有多年正規足醫診療工作經驗的技師,并對他們進行了系統的崗前培訓,除了專業技能本身上的再次提升之外,還從禮儀等多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包裝。而“活力蛙”作為中國上門足療領先品牌,從本質上讓足療回歸了健康,旨在將“足醫診療”發揚廣大,惠及全民。 具體的服務流程方面,“活力蛙”打造了由46個上門足療工具用品,77種專業手法,112道服務環節組成的標準化服務流程,從下訂單開始,到技師回電確認時間、上門完成足療整個線下服務,以及最后用戶點評和回訪,都有量化指標,從而完成了整個服務流程的標準化,使用戶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規范一流的足療服務。 全新模式引發各界關注 當前,各種O2O服務已經遍地開花,出行、家居、健康產業都已經相繼被互聯網化。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計劃,更是使O2O服務成為全民關注的熱詞。 對此,有互聯網專家表示, O2O服務的本質還是服務,特別是像上門按摩、足療、美容這種體驗類的服務項目,服務質量的高低更是決定O2O公司能否贏得市場、實現持續盈利的關鍵因素,因此,這類O2O公司必須學會“接地氣”,將線上的東西搬到線下,實現線上線下的完美結合,在這方面,活力蛙做了很好的表率。 活力蛙創始人王三暖表示,活力蛙一直將線下服務視作O2O的根本,希望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對傳統的足療服務方式進行改造和優化,使人們更方便的享受到各種優質服務。“我們不僅希望在優秀的足療技師和用戶之間建立連接,更希望通過優秀的服務標準給行業樹立標桿,帶領行業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使足療這種傳統技藝在互聯網環境下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