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巴巴退下來的馬云依然很忙。 那邊才宣布辭去阿里CEO,這邊已是“菜鳥”物流公司的老總。你覺得這只是一家純粹的快遞公司也好,你說他是一位負責其他所有物流公司服務和管理的“盟主”也罷,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進一步鞏固阿里巴巴的“江湖地位”,提升淘寶、天貓的業務效率。這還不算完,繼入住微博、拿下UC之后,阿里又將目光瞄向網絡音樂與網絡視頻,全資收購蝦米音樂、與PPTV頻傳“親密緋聞”,阿里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互聯網布局。 事實上,不僅阿里,騰訊、百度、盛大這些巨頭從未停下追逐互聯網優質資源的腳步。而網絡文學這塊多年來近乎一家獨占的大蛋糕,開始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搶食者前來分羹。 那么,在這股移動互聯網整合浪潮的推動下,網絡文學是否也將如其他互聯網產業那樣迎來一場變局? 模式改變帶來全新機遇 似乎就在不經意間,人們首選的閱讀模式又一次發生了改變,隨著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隨時隨地進行掌上閱讀已成為替代長時間端坐于電腦前閱讀的主流方式,你可以在幾乎任何零碎時間、任何場合看到身邊人用他們手上的移動設備去看新聞、讀小說。 打開一個網絡文學愛好者的手機,他定會如數家珍般地向你推薦這些APP:塔讀文學、iReader讀書、書旗小說、ZAKER、VIVA、網易云閱讀、搜狐閱讀等等。閱讀模式的改變無疑為網絡文學業帶來了全新機遇,于是我們看到更多迎合市場以及用戶需求的應用端和內容商紛紛出現,網絡文學產業的變局或許也將由此拉開帷幕。 從一家獨大到百家爭鳴 “200萬名作家、700萬部原創小說、1.5億個用戶、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每天新產生1億字的作品,按照傳統小說哪怕50萬字一本來衡量,每天相當于新創作200部傳統小說。” 這是盛大網絡董事長兼CEO陳天橋在今年“起點中文網作家春季沙龍”上闡述其文化娛樂王國的創業夢想時,引用來自盛大文學的這組數據。 不可否認,盛大文學發展至今,已是一家集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小說閱讀網等多家網站;內容輻射至出版、游戲、影視等多種下游形態于一身的文學產業鏈公司,短時間內其他競爭對手若想迎頭趕上乃至趕超,幾乎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隨著網絡文學產業逐漸向移動化靠攏,越來越多的團隊涉獵這一領域。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假如騰訊決心涉足網絡文學領域,現有格局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QQ、微信龐大的用戶基數加上“久經考驗”的專業團隊,即便不能一舉將皇帝拉下馬,也足以將這一市場好好攪動一番。更何況,瞄上網絡文學這一互聯網優質資源的巨頭還不單單只有騰訊,百度、阿里同樣在躍躍欲試、摩拳擦掌。 移動互聯時代,新興的閱讀模式意味著更多機遇,這些機遇并不只屬于互聯網巨頭,類起點模式的一些看上去并不那么起眼的移動應用也在暗暗角力。就以上文提到過的塔讀文學為例,作為新華社管理和指導下的無線閱讀平臺,塔讀是與起點類似的在線原創文學閱讀平臺。在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在線閱讀器中,用戶只能在線閱讀塔讀文學的內容,不能從本地導入書籍。換言之,就是不可以在塔讀的平臺上閱讀沒有版權的文字內容。這樣做的原因其實并不難理解,因為塔讀同樣擁有自己的簽約作者,作家團隊幾近千人,其中不乏一些已經成名的明星作家,通過這樣的運作方式,可以更好的保護這些作家作品的版權免遭侵犯。 類似塔讀這樣的“小股勢力”其實為數并不少,它們同樣不容小覷,雖然比之盛大還顯得很渺小,但畢竟,它們才剛剛起步,腳下的路還很長。 來自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預計2013年全年移動閱讀市場規模將突破54.2億元,到2014年,中國移動閱讀市場銷售規模將達到82.3億元,2015年收入規模達到103.2億元,移動閱讀活躍用戶達到6.5億,移動閱讀收入規模將呈逐年增加趨勢,隨著互聯網巨頭、門戶、運營商、自主創業者的紛紛介入,網絡文學市場未來勢必將會形成百家爭鳴的格局。 背靠大樹好乘涼? 整合在行業資本運作過程中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對于整合者來講,被整合的對象可以是一個公司、一個團隊甚至一個人。整合者通過付出一定資金即可快速獲得自己想要的那個領域的優質資源,并將其進一步發展壯大;被整合者得以在更廣闊的平臺之上大展一番拳腳。何樂不為? 坦白講,沒有任何“靠山”的獨立創業者要想在移動互聯大潮中存活下來難度相當大,即便是上文被拿來當做例子的“小股勢力”,其實也是隸屬于天音通信集團、作為其移動互聯網三大戰略之一而存在(歐朋瀏覽器、塔讀文學、開奇商店)。可以預見,在網絡音樂、網絡視頻等互聯網優質資源被這些巨頭們“瓜分殆盡”之后,網絡文學儼然已經成為它們布局各自移動互聯戰略的下一枚棋子,而這對于那些網絡文學中小型應用端和內容商來講,或許又是個額外的機遇。 誰會成為下一個“起點創始團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