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一直看好中國電子書市場,當當、漢王堅守多年,盛大也投入巨資,而理想的目標仍然遙不可及。但我們不能就此認定,中國電子書沒有錢途,而是時候未到。 數據顯示,2012年,數字化閱讀在全球大行其道,美國去年Q1電子書銷售額達2.82億美元,超過實體書2.3億美元。由于政策和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差異,中美兩國的電子書市場似乎不可比,但是,亞馬遜Kindle在美國市場擁有750萬用戶之后,趁勢挺進中國市場。你能說中國電子書市場沒有希望嗎?如果沒有希望,Kindle進來干什么?如果沒有希望,當當為什么要推了都看1代,又推都看2代? 過去幾年,中國電子書市場火不起來,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民數字閱讀率不高,付費閱讀習慣難以養成;一是網絡盜版成風,為不付費閱讀提供了很多便利。不過,這種情形正在改變。 從閱讀器來看,用戶習慣決定成敗。國內深度閱讀人群高達1000萬,既是紙質圖書最忠誠最可靠的消費群體,也是支撐電子書付費閱讀的龐大用戶群。當當網對數字書的銷售有一個預測,未來10年,紙質書還會占90%份額,其余10%是電子書,也是很大機會。決定在于,如何培養用戶的數字閱讀習慣,并使之付費。隨著各種高性能移動終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通過手機或者電子書閱讀。培養用戶數字化閱讀習慣,需要當當、京東、亞馬遜等書商共同努力,把電子書市場做大,然后共享其利。當當網從培育數字閱讀開始,推行“紙質書銷售后的數字版贈閱”,通過電腦、手機、閱讀器提供30%免費,并與紙質書銷售互動,實現紙書和電子書的捆綁銷售。可以肯定,當當此舉對于培養用戶習慣大有好處。一旦用戶養成數字閱讀的習慣,都看也好,Kindle也好。都會擁有各自的龐大用戶群。 內容決定用戶是否愿意付費。任何商品都有需要,各取所需,喜歡的,再貴也會買。圖書同樣如此。用戶買不買電子書的賬,關鍵要看你的內容好不好,有沒有購買的價值。在中國,當當網是最大的網絡書商,紙質書和數字圖書資源的擁有量,沒有一家公司可比。在新書、暢銷書類目中,紙質書與電子書的重合度超過75%,足夠吸引和滿足深度閱讀人群的需求。目前,當當電子書平臺上線電子書20余萬種,其中不乏暢銷書和年度新書。憑借如此豐富的優質內容,都看的性價比優勢勝出對手不言而喻。而且,都看2代還支持微博、語音輸入、“聽書”、支付寶支付等功能,這些都是閱讀器市場的首創,將大大提升用戶的閱讀和應用體驗。 信息時代,數字閱讀乃大勢所趨,中國電子書市場錢途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