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念洲 歸隱五載,武俠大宗師黃易攜新作《日月當空》重出江湖!湖南人民出版社祭出大手筆,令這部武俠迷翹首以盼的鴻篇巨著能在第一時間與大陸讀者見面。此書于兩岸三地同步出版,堪稱2012年武俠文壇之盛事。1988年,黃易以《月魔》和《破碎虛空》出道,開創“玄幻”與“異俠”兩大系列,直至2008年《封神記》付梓,二十載歲月成就他“新武俠五大家之一”的宗師地位。惜乎自《封神》后,近五年時間里黃易再無新作問世。不過如今書迷苦候終得回報,《日月當空》來也!此作近承《大唐雙龍》,遙追《邊荒傳說》,可說是將黃易“武俠體系”連成一脈的煌煌巨著。既稱其為“體系”,乃因其主要武俠作品中有內在之聯系。筆者對此略作總結,以饗宗師書迷。 關鍵詞:玄幻,異俠 黃易作品可分為兩大系列,玄幻與異俠。“玄幻”包括凌渡宇系列、《時空浪族》、《大劍師傳奇》、《星際浪子》等,《日月當空》之前的兩部近作——《云夢城之謎》和《封神記》皆屬此系列。當然,“玄幻”一系中名氣最大的當屬黃易成名作《尋秦記》。“異俠”包括《荊楚爭雄記》、《破碎虛空》、《覆雨翻云》、《大唐雙龍傳》和《邊荒傳說》五部。《邊荒》2001年開始出版,至2005年第45卷告終,如此算來,黃易已有7年未推出新的“異俠”作品。所以此番“異俠”新作《日月當空》的問世尤令人激動,擁躉期待此書能重現《大唐雙龍傳》連載時的盛況。 對于大陸的大多數黃易書迷而言,“玄幻”一系的《尋秦記》與“異俠”全系乃宗師最著名的作品。此六部作品已有半數被搬上熒屏。《尋秦記》之影響力毋庸贅言,借TVB同名電視劇的熱播,這部“穿越小說鼻祖”與書中主人公項少龍已深入人心,乃“玄幻”系列中最杰出的作品,可說是撐起了“黃式玄幻”之大旗。而五部“異俠”作品中,《大唐雙龍傳》與《覆雨翻云》也曾在香港和大陸掀起過收視熱潮,前者更是被二度改編,于2011年登上央視。此六部作品乃黃易的代表作,之所以名動江湖,主要是因它們有兩大共同特點:一者,皆是超長篇的巨著,極大的突破了“新武俠”的字數局限。《尋秦》約160萬字,《覆雨》200余萬字,《邊荒》近300萬字,《大唐》更是愈500萬字;二者,皆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等歷史人物,對于現代讀者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令人產生強烈的歷史代入感。而《日月當空》也恰符合這兩大特點,據黃易本人證實,此作的部頭甚至有可能超過《大唐》,它以武周一朝為背景,對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亦有深刻的描寫。所以對以上六部作品進行分析,或可從中一窺《日月》之奧秘。 關鍵詞:英雄,梟雄 男主角乃黃易著力塑造的人物,也是其作品中最具個人魅力的形象群體。黃式武俠的主角模式由“單一主角”為始,經由“四主角”過渡,構成穩定的“雙主角模式”。《破碎》主角只有傳鷹一人,乃因此書篇幅較短,容不下太多人物。及至《覆雨》,男主角陡增至4人,按照出場順序分別為浪翻云、戚長征、風行烈和韓柏。然必須承認的是,浪翻云乃頭號男主,書名為證;韓柏則是提綱挈領、串聯全書情節并漸推之至高潮的二號男主。所以此書實為雙主角,戚與風被“邊緣化”,不過乃男配而已,“雙頭模式”由此開啟。待得《大唐》問世,寇仲和徐子陵雙龍并起,“雙頭模式”正式奠定,饒是跋鋒寒鋒芒畢露,卻也難撼仲陵二少。到了《邊荒》,仍是兩位男主燕飛和劉裕的天下,這也是黃易首度以真實歷史人物為主人公,而高彥算是“第三男主角”,隱隱有與燕、劉并駕齊驅之勢,比老跋更近一步,但終究還是配角命,達不到燕、劉般引領全書、左右結局之作用。 黃易的男主們人人皆英雄,肩負歷史使命。項少龍輔佐小盤建立秦帝國,雙龍成就李世民的帝業,燕飛拯救邊荒集、左右南北局勢,浪翻云等人更是漢蒙對決的風云舵手。或許只有韓柏最為另類,但其仆人出身的“屌絲”本色外加善良可愛的個性,也讓其正面形象十足。不過英雄之外,黃師塑造“梟雄”的功力亦非常深厚,如《覆雨》中的龐斑,《大唐》中的石之軒,《邊荒》中的慕容垂等。雖然他們處于男主的對立面,在傳統武俠中屬“邪惡力量”,但在黃易筆下卻成為讓人既愛且恨、甚至敬重大于厭惡的角色,不乏眾多擁躉。黃師對梟雄的塑造,突破了武俠小說對“善惡”的二元論劃分,“道心種魔大法”的出現正是源于此。而在《日月》一書中,黃易似乎重回“單頭”模式,龍鷹成為唯一男主,而且身具英雄與梟雄的雙面潛質,這會否是宗師的一大創新?書中自見分曉。 關鍵詞:圣女,妖女 黃易成名之初曾遭非議,因其部分作品中頗為露骨的情色描寫。這點在他后來的成熟作品中已絕少出現,乃其邁入宗師級殿堂的標志之一。不過“男女征戰”仍是其著作中最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也最吸引讀者目光,所以女主角也成為黃易筆下極為重要且非常出彩的人物形象。在黃易的首部“異俠”作《破碎虛空》中只有一位女主角——祁碧芍,正是她的死,成就了傳鷹的“躍馬破空”。然而從《覆雨翻云》始,女主人數成幾何級數暴增,便是清心寡欲如燕飛,也有紀千千和安玉晴兩大美女為伴。不過女主雖人數眾多,卻并非花瓶堆砌,而是個個獨具豐姿,讓人過目難忘。 黃師筆下的美女們大致可分為兩類:圣女和妖女。所謂“圣女”,并非皆指師妃暄、秦夢瑤般出身名門正派,具超卓的地位與影響力,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連敵對勢力都敬重七分的女子,亦指思想更符傳統封建禮法與觀念的美女,如《尋秦》中的琴清,《覆雨》中的莊青霜、《大唐》中的宋玉致等。所謂“妖女”,絕非貶義,一是指婠婠、白芳華般出身魔門、身具媚功的真正“妖女”,其身具誘人“犯罪”的基因,行事乖張為正道所不容,卻亦有自己的處世之道,不失可愛。亦指那些具有部分現代女性特點,有獨立個性與思想、不依附于男性而獨立于世的美女,如紀嫣然、石青璇、紀千千等。對于封建社會的普通男性來說,她們的意識太過超前,只有具備“王霸之氣”的男主們才能將她們的身心征服。《日月當空》中,太平公主、端木菱和狄藕仙皆是女主之名,至于她們是何種類型,則需讀者自行判斷。無論“圣女”抑或“妖女”,皆被黃易塑造得有血有肉,即或偶有雷同,也無大礙。這群極具魅力的男女主人公為新派武俠創始以來之前所未見,黃易打破禮教之藩籬,為新武俠的“再進境”別開生面。 關鍵詞:武道,天道 武俠的最基本元素是對武道的追求,每位武俠作家都有自己的武道體系,黃易概莫能外,然他將武道與天道相結合,對武道的追求亦即對天道的追求,由武道進窺天道,是黃易對武俠小說靈魂的一大貢獻。舊派武俠有“技擊”一派,新派武俠講究對招式的創新,金庸和溫瑞安尤擅此道,古龍則將武學抽象化、視覺化。黃易則大大拓展了武道的廣度與可能性,在他的武俠世界里,練武無需根基,有速成之法,但若想成為真正宗師,便需不斷攀登武道高峰。這一過程并非只是不斷戰勝敵人,在實戰中精進,更是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自身的無限可能。 “道”乃哲學詞語,所以武道與天道在黃易筆下具有形而上的意義。武道即天道,天道是對生命與世界的無限探索,攀登天道的目的是讓精神脫離肉體而永存,讓生命的本真面目從宿命論中解脫,迸發出最璀璨的光輝,恰如黃易在小說中經常提到的:“生命臻至最濃烈的境界”。黃易的哲學思想逐步成為一個體系,從拋出“武道而天道”的終極實現形式是“破碎虛空”,到《邊荒》中對如何“破碎”的深層次探索,而《日月》更是以此為開端展開整部作品,足見黃易對此命題思考之深。沖破現實世界的牢籠,抵達那令人難以想象、難以描繪的新世界,這是人們對于生命的向往,或者說是一種幻想,但在黃易筆下,它成為現實。對于“生命”這一人類的本源性課題,大宗師給出了自己的理解與解答。 關鍵詞:歷史,虛構 前文提到,六部巨著的共同點之一是以中國古代為背景,上至春秋(《荊楚》)下到明朝(《覆雨》),除兩漢三國外,戰國與秦、兩晉南北朝、宋元明等時期都有涉足,足見黃易對歷史之鐘情,以及在真實歷史背景下寫出“大武俠”之雄心。對于歷史,金庸和梁羽生亦極度偏愛,但黃易與兩位前輩不同,在他筆下,歷史不是背景,而是作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黃易對歷史文化及社會形態的深刻認識往往令人驚嘆,更難得的是,他能將這些認知嫻熟的運用到作品當中,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在其筆下,原本載于史冊、僵化成筆墨的歷史栩栩如生得呈現在讀者面前,而書中的人物則游刃有余的游走在“真實的歷史”與“歷史的真實”中間,既不改變歷史的整體走向和重大事件的結果,又能最大限度的創造出令人拍案叫絕的情節,所以統一六國的一定是秦始皇,但項少龍可以用小盤頂替嬴政;奪取天下的一定是李世民,但寇仲卻可參與爭霸,與太宗一時瑜亮。看似矛盾?如何在矛盾中尋找出共存的可能性,才最引人入勝。正如黃易所言:“歷史是武俠小說‘真實化’的無上法門,如若一個棋盤,作者所要做的是如何把棋子擺上去,再下盤精彩的棋局。”這樣的作品,才具歷史的美感與張力。 以歷史為背景,黃易寫出其最擅長的政斗與軍爭。宮廷爭斗、各派勢力間的合縱連橫乃黃易寫所謂“政斗”的主要形式,在他筆下,廟堂與江湖合而為一,宮廷中亦有江湖勢力的存在,受江湖左右,而江湖也必為朝廷利用,同時對政局施加影響,兩者是利益的結合。至于軍爭,則是由男主領軍,與敵對勢力進行真刀真槍的戰爭。對戰爭的描寫體現出黃易對軍事與兵法的熟稔,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精彩絕倫的智計對決,黃師對此的掌握與拿捏恰到好處,讓人大呼過癮。不得不說,許多書迷是因此喜歡上黃易的,這點在其他武俠作家身上絕無僅有。在《日月當空》中,龍鷹從開篇伊始便被帶入武周皇宮,陷入宮斗難以避免,小說以此展開,未來情節之發展必將更加宏大,絕對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