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悠易首席運營官 郭志明(Derek Kwok) 雖然艾瑞把2013~2015年的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預測調低了,但網絡廣告超過電視廣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事實上,我們耗在互聯網的時間,無論是通過電腦、平板、或手機,早就超過電視了。廣告是跟著眼球走的,只不過廣告主的預算分配,往往有一定的習慣性和滯后性。 回顧2012年:社交媒體繼續蓬勃,微博放緩微信猛增;視頻媒體繼續翻倍,優酷土豆變成一家;移動網絡用戶續增,廣告模式尚可改進;營銷平臺陸續出現,受眾購買變成現實。其中我想就最后一點展開談談。 自谷歌在2009年9月推出他們的Doubleclick Ad Exchange廣告交易平臺以來,網絡廣告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谷歌聰明地把各個網站的剩余廣告流量,匯聚到他們這個廣告交易平臺;廣告主或廣告代理想買廣告,需要通過跟谷歌做了RTB(Real—time bidding)對接的公司,這些公司統稱為DSP(Demand—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臺)。當有消費者上網,并打開了這些廣告位所在頁面的時候,廣告交易平臺就會通知各個DSP,而每個DSP需要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一般要求在60~100毫秒內),決定要不要出價競這個廣告位背后的人,如果要,出多少錢來競標。一旦競價成功,廣告就會展示出來。所謂RTB,就是因為這個時間非常短,接近實時。 這個創新方法同時解決了若干個問題,其中主要有兩點:1)網站更好地利用那些剩余的廣告位置,帶來額外的廣告收入2)廣告主通過DSP,可以一個impression一個impression地檢視頁面背后的人是否為目標受眾,如果是的話才展示合適的廣告,廣告效果與效率因此得到大幅的提高。 在中國,淘寶率先在2011年10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廣告交易平臺TANX,而谷歌、騰訊、盛大、秒針等也相繼在2012年推出他們的廣告交易平臺。直到2012年底,這些廣告交易平臺能提供每天30億impression給廣告主挑選。悠易在2012年3月推出了中國第一家DSP,并為沃爾沃(Volvo)汽車投下了中國第一個RTB的廣告。 當然,其中的關鍵在于數據。有了數據,廣告主才能對瀏覽器后面那位消費者有更多的理解,從而決定出多少錢,展示什么廣告,給到這位消費者看;這種廣告模式稱之為“受眾購買”。跟傳統依賴于媒體平臺的“媒體購買”相比,受眾購買可以把浪費率最大程度地降低。以前那句廣告界名言“我知道我的廣告有一半被浪費掉,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將會成為歷史。 展望2013年,RTB及DSP市場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這將會更利于受眾購買的發展。首先,會有更多的廣告交易平臺推出市場:如優酷、新浪、盛拓等等;其次,通過DSP能購買到的廣告形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在今天,廣告主已經可以通過DSP購買到通欄,畫中畫、彈窗、視頻等廣告形式;在今年初,谷歌就會把他們的移動廣告(AdMob)放到他們的廣告交易平臺里。可以說,RTB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廣告淘寶”,想買什么都有。根據艾瑞的預估,今年整個RTB和DSP市場,會有 168%的增長,遠遠高于整個互聯網廣告36%的增長。
![]()
讓我們一起來迎接RTB廣告新紀元,讓營銷ROI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