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郎平與陳忠和:從默契好友到隔網而立的對手
作者:作者 責任編輯:lujiezhen [2008-07-28 13:58:26] 出處:PConline原創
1995年陳忠和是郎平的助教
珍妮的選擇
從休戚相關的好友,到隔網而立的對手,和平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本刊記者 文濤 圖 Todd Rosenberg/SI
奧運會的排球項目歷來是國人關注的焦點,而北京奧運會上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和郎平領銜的美國女排的比賽,將是歷史性的一刻——奧運會上,頭一次有兩位中國人帶領國家隊參加女排的比賽。
2005年春節,一則消息讓人們為之一震:在人們視野中消失一段時間的郎平,將出任美國女排主教練。
這則消息給人的視覺沖擊力,絲毫不亞于一顆威力巨大的定時炸彈。誠如郎平所說,體育國際化交流在當下已非常普遍。
但郎平忘了,她和其他人不一樣。她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交口相傳的價值偶像,是九十年代挽救中國隊于水深火熱中的國家英雄。因此,2005年她在率領美國女排來到寧波打大獎賽時,第一個面對的是氣勢洶洶的質問者:你會否成為第二個小山智麗?而在戰勝中國隊后,又一個外國記者不識時務地舉起麥克風:戰勝自己的母隊,心里是什么感受?
這個問題應該問中國隊主教練陳忠和。從當初的互相配合,到搭檔之間的默契,他如此表述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1979年,我在國家隊做陪打教練,服務的對象正是她。
到1995年她組閣,我還是助理教練,八年了。(此后,兩個人搭檔把中國女排帶到了奧運會亞軍,世錦賽亞軍和亞運會冠軍的位置。)
這個描述和郎平的表述是一致的。“我們在一起工作時,忠和普通話說得不好,我老教他;他喜歡抽煙,我跟他說開會時不能抽煙。他最喜歡喝功夫茶,我怕苦,每次都是他喝剩下覺得沒味道了才喝⋯⋯”
正是這種默契,才讓1998年掛印而去的郎平,第一時間向中國排協推薦了陳忠和。當時的中國女排正值兵敗悉尼后大換血,陳忠和也提交了競聘報告,投票結果顯示,陳忠和的得票不是最高的,但是其中有兩張票對陳忠和的當選起著關鍵性作用,其中一張就來自于郎平。
“如果不是郎平的大力舉薦,我不可能從水底浮到水面上去的。如果當初沒有郎平,我也根本沒有辦法得到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
也正是這種默契,讓陳忠和2001年走上了前臺。在他看來,郎平于己,更像是知遇之恩。在遇到困難或個別隊員使用問題上,他還會習慣性地找到郎平。
陳忠和只能將這種感激之情放在心里,回報的是雅典奧運會冠軍。但2005年,就在他躊躇滿志地準備北京奧運會時,她來了,這次是隔網而立。人們已經為兩人的爭奪安好了名字:“和平大戰”。
以往的默契已經不見,代之的是尷尬。看著戴著眼睛的郎平網那邊用流利的英文指揮若定,一次次輕易破解自己苦心經營的背飛短平快等戰術時,一邊抽悶煙的陳忠和感覺到了煩躁、缺失與迷惘。
郎平何嘗不是如此。在賽事組委會下發的國家隊教練一欄,她會習慣性地填上CHINA字樣。
而在組委會通知熱身時間時,她把自己隊伍時間記成中國隊的了。而在評論中國隊的時候,她用的稱呼是“我們”。
“我們”之間的第七次大戰,以美國隊獲勝而告終,中國隊在日本的女排大獎賽上,名次跌落到前所未有的第五名。
不得不說,郎平對曾經散沙一團的美國隊的調教是非常有效的,她們能在世錦賽上獲得銅牌,提前拿到北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就是明證。對于郎平的實力,陳忠和是非常了解的。
他也明白,作為兩位同樣出色的同時代教練,各自率領實力強大的國家隊出現在奧運賽場,其意義不亞于獲得了一枚奧運金牌,這標志著中國的排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越來越大了。
不過,如果這塊金牌是被郎平從自己手中奪走呢?